校园文化建设认识要先行。 思想决定认识,认识决定态度。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花草树木、亭台建筑、墙壁画等基础层面,而应入探讨挖掘“校园文化”这个内涵,对其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和活动文化的有机统一体,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所有这些,只有转化成学校师生的内在需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外显为师生共同的处世原则和行为方式后,才可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
学校楼梯是师生们每天都会经过的场所,可以充分利用好楼梯环境来表现出育人思想,将楼梯间文化墙进行文化环境设计,让学生们在课堂外也能学习到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特色。学校楼梯文化墙设计与学校教学息息相关,灵活运用楼梯间空间来向师生们传达不同的问题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兴趣和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心态,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让学生们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学校楼梯文化墙设计内容需要结合建筑楼的使用功能而变化,比如教学楼的楼梯间则可以展示一些与学生们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宿舍建筑楼则可以表现出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体育馆楼梯则可以表现运动相关文化内容等等,将校园内每一个角落都打造出育人环境,给学生们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
高水平的教室文化建设表示出来了一个年级的凝聚力、向心思和整体认识。教室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具有独有尤其个性的学生,要把这些个不同的个体凝聚成一个团结的班集体,就需求激发人员对年级目的、准则的认相同的感觉和作为年级一员的重大责任感、自豪感和属于感。学生在共同的学习和活动中,会发觉你我共同的领会艺术品的美情趣、行动目的和价值取向,因此由一个个单独的 个体凝聚成一个强有力量的整体。同时教室中的一些与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合作有关的故事、著名的话,也会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作为学生存动的主要场所,教室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室的空间形态经历多次了有山有树树林的地方空间、寺庙空间、家庭式空间、学校式空间直到发展变成现代意义上的教室空间,不同空间形态的文化涵养是不尽相同的。
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是学校追求的管理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促进学校师生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在学风教风督促方面做的较为良好,有定期的课检以及建立了学风督察小组。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如有同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希望学校能改善这种情况,也希望同学们能对此建言献策。校园师生行为文化既是学校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体现。学校确定了“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师生成长服务”的办学原则,依靠人并发展人,从而实现每一个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每一名教师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与素养。学校的大部分同学综合素质比较高,都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保持良好的日常道德修养,但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例如教室桌椅乱涂乱画、车辆乱停乱放、故意损坏公物等,更有甚者,在公共场合做一些损害他人利益的事,例如吸烟、大声喧哗。希望学校采取相应措施使这些不文明现象消失。
最首要的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招魂”,就是确立鲜明而校本化的核心理念。只要我们真正确立了科学的核心理念,并把它作为贯穿学校所有办学思想的红线,再加上行为系统的完全跟进,加上物质形态的完美展现,使办学的理念、行为和环境建设形成由核心理念统领的“价值链”,一个完整的、环环相扣的“价值链”,那么学校文化就必定具备鲜明的战略个性,从而使学校文化力大大提升,使办学的综合水平大大提高。甚至可以这么说,核心理念的确立,是整个学校文化战略策划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
校园文化的引导功能是把师生指引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具体意义是指在学校发展历史和社会需求的条件下, 师生们把事业心和成功欲转化成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和道德准则,然后形成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成为学校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校园文化强调师生的互相尊重、关心和学习,重视满足师生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在学校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良好的文化氛围常常 能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可以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风以化人”是指校园文化对师生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持久影响。学校教育不仅要开发 学生的智力,还要对其进行思想指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炼和人格塑造。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所谓校园文化,概括地讲就是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全方位地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和造就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才。校园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校园文化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它为学生提供了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指导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行为引导到集体目标上来,因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导向的成功与否,是校园文化发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还是产生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规定了一种目标模式。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为校园提供一种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为校园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新视角。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人文教育和精神建设。校园文化的这种作用是校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由于长期置身于校园文化形成的浓郁的精神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能不自觉地形成一种与这种校园文化的精神相匹配的文化意识和精神品格。校园文化一般来讲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而且这三者是相互依存、三维一体的,不可偏废。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是基础、是保障、是低层次的,而精神文化是目的、是灵魂、是高层次的,应是校园文化创新建设的主攻方向。校园文化是人才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具有独特的陶冶功能。校园文化活动应当适应校园文化的发展需要,不断推阵出新,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形成校园文化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