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环境文化一般都是在指某事物的周边的环境,今天我们聊聊学校的环境文化。学校的环境文化能够体现出创造者自身某种价值、信仰并且能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受的客观存在物,它既是校园内具体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也是构建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
学风,学校才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开展正常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针对一些非主流的思想观念对高校大学生的侵蚀,我国高校应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校园文化建设阵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其与时俱进的品质,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思潮敢于开展批评,尽可能地预防、遏制、减少各种消极现象对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正确的政治导向.同时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决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总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集中校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把重心放在校园的软环境建设方面,如此方向发展下去,高校校园文化对其组织成员才会更有感召力和号召力。
学校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良好的校风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所谓校风,即学校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学意识、育人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以及为全校师生认同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它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在潜力。这种高凝聚力主要表现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休戚与共;集体对个人有很强的吸引力;个人对集体有很强的认同感。
首先,精心布置校园墙壁文化。在学校在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小桥流水,假山湖水,曲池喷泉,相映成趣;杨柳依依,绿草成茵,鲜花四季开放,每当中秋季节,丹桂飘香,沁人心脾。学校精心布置校园墙壁,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能说话。如在某小学学校校门口用灌木剪出的“立志成才”四个大字,广场中间是“愉悦和谐”的大型雕塑,办学特色主题词“快乐星期三,欢乐你我他”高高悬挂……漫步在校园里,到处都充满了浓郁的教育氛围,深深地温暖每一个师生的心灵,这样和谐的环境熏陶着每一个学子,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成长,将来如“鲲鹏”高飞。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具有教育的功能。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感染学生,陶冶师生,使校园中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转化为信念。它作为校园精神及其在物质和意识建设识形态上的具体体现,对校园生活,尤其是对学生的成长影响重大。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提升力、凝聚力、导向力校园文化具有如下作用:方向引导性作用、规范约束性作用、维系凝聚力作用、激励感召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教育实验改革改变了学段设置,丰富了课程内容,改变了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学得更加丰富和饱满,更加开放和广阔,更加扎实和有效。学校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上授课模式也尝试创新,部分学科采取走班选课形式。校内设立各种学生社团,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每所学校都有一群特殊群体——校友,作为校园文化熏陶和教学成果的先行实践者,从他们自身发展看院校实力是毋庸置疑的。校友依靠自身创造的社会地位与财富,还有他们价值观与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校园对他们的培养效果。作为后来者参考与追逐的目标,校友的成就越大,自身修养越高,对学生的激励效果越明显,学校的实力自然就越强。现在我们学校的校友也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在不同的地方,传扬着我们川农大的精神,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校园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有利于他们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例如,体育文化节的开展,不仅愉悦学生的身心,增强体质和体能,还能培养他们团队合作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专业技能大赛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使学生通过实际应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并形成认真学习、努力探索的良性循环。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学校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应当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学校还要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性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学校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师生经过长期创造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反映着全校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和探索精神,反映并规范着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和作风.对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具有统领和导向功能。其建设内容包括: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学校道德建设、学校文化活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