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思想的真正落地,需要一种长远持久的力量支撑,才能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核心价值、发展愿景等得到真正的认同与落实,这种根本动力就是文化。在集团化办学实践中,海淀区实验小学不仅要求“形的统一”,更追求“神的融合”,因为集团化办学并不是优质校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本校产生的强大源动力,辐射带动分校的共同发展。要实现神形俱合、凝心聚力、联动发展,北京校园文化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基于儿童心理特征和审美角度的空间色彩设计,应当赋予空间有趣活泼的色彩形象。小的空间里可以选用小型的和细线条的图案;而大空间里装饰的图案可以大些,线型粗些的,以遵循“以小见大,以大见小”的原则。设施是促使人与人发生交往活动的重要诱因,小学校园空间的设施主要有沙土、水体、休息桌椅、游乐器械等。在布置各种活动设施时,需结合校园整体空间布局加以把握,分散布置于各个空间节点。
从学校文化发生与发展的过程维度看,“前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正文化”的内涵发展和外延扩张,会在动态变化之中形成新的文化准备,以满足“前线”需要;同时,“正文化”也随着“前文化”新的生成,不断调整行为策略和姿态,生成更加丰实的文化成果,积累更丰厚的文化资本,促进“前文化”和“正文化”在更高级别的层次上“动态生成”起来。这就是,学校文化三个阶段形成的一个“互动生成”的生态链。
“整合“永远是构建与发展文化生态环境的核心命题。具体地说,就是学校文化应定性于“整合中外古今优秀文化,融多元文化成果为一体”之上,即在宏观上,东方文化成果与西方文化成果的整合,传统文化成果与现代文化成果的整合;中观上,本土文化成果与外来文化成果的整合,主流文化成果与非主流文化成果的整合;微观上,学校文化与家庭文化、小区文化的整合:以真正实现整合多元先进文化的价值诉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使学校文化与生命成长更和谐融合,给生命提供更加全面而恰当的营养元素。
校园雕塑作为一种精神载体,它具有文字属性,体现“文以载道”的精神。同时,校园雕塑与所有的校园物质景观一样,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校园雕塑通过被解读,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而且同时从雕塑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产生共鸣,同时对道德理想、道德建构产生向往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文化影响下,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一所具有文化内涵的学校,其学校文化的内核从无到有,由庞杂到精致,直至大象无形,充盈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在这一过程中,杂质沉淀了,虚浮的蒸发了,真正的精华则内渗到每一个细节,到一定程度自然气蕴四溢,香泽周边。从多种文化的累积到精华的积淀固化,直至形成特有的文化磁场,滋养代代学子,使他们带着母校的文化基因在各行各业中施展身手,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愿景描述。
在组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关的活动部分时,就可以联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在校园文化原有内容基础上对这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有所发挥,有所拓展,可以通过武汉东湖发生死鱼事件和洞庭湖发生鼠灾事件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时事和事实,也通过激发学生对时事和事实的思考进一步深化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进而使其自觉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风蕴涵于一定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导向和激励的功能。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好的学习风气会影响和感召学生,对学生综合发展和学生建设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充分挖掘、整合文化育人的资源,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学风建设新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