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精华与大学精神的凝聚和积淀。比如,爱国爱校,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等等,通过它的熏陶必将提升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流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最有力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根基与保障。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校园文化中出现了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的趋势。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课桌文化、宿舍文化等等新的校园文化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和青睐,并对主流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各类文体活动因时制宜地开展,如春季的风筝比赛、乒乓球和篮球赛;初夏的文艺比赛、歌咏赛、教师篮排球赛;金秋的旗运会、体操赛、师生作品展;初冬的越野赛和年终的汇报展演。师生的参与面、参与率年年增高,成为全旗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置身于每次赛事之中,让你不仅惊讶师生是如此多才多艺,更为可贵的是他们的激情和创造力!校园文化的品牌效应逐步得到彰显。校园文化应为师生展现生动活泼、健康和谐的自由灵性提供天地,而且让他们的能力和人格在这个天地中得以提升,这是全旗在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把握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
重视教师的理想教育。教师是校园文化环境的缔造者,因此教师应有高尚的教育理想,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着热情,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教师才有可能平心静气地去研究教材,去教育学生;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够包容地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是师生共同的土壤,是师生焕发生命力的田园,教师要学会尊重、宽容、爱护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沟通从心开始”,教师经常与学生沟通,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爱戴,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能达到春风化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学生从沟通中可以学会尊重、友爱,学会关心他人、相信自己。勤于读书、勤于思考、善于分辨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校长应有的习惯和品质。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继续教育,不断知识更新,激活自身文化泉源。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通过有形具体的东西,通过每一个实体之间的结合,反应出学校教育价值观念。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竞技比赛,举办跑步比赛、春游郊游、博物参观等等,体现出人才培养的优化环境。校园物理环境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反映,具体表现在校园的建筑、绿化,相关设施的美化、文化的布置等。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将极有利于辅助营造现代化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
校园文化墙的精神文明体现能集中反映校园的文化精神与灵魂。能充分展示校园文化内涵的精神与灵魂,予以雕塑化、图像化、艺术化。如在小学的墙面上有“欢乐似歌唱响彩色童年,体艺如花绽放和谐校园”的大幅对联,“愉悦学校,成长快乐”的大型展览窗,“快乐星期三,欢乐你我他”、“愉悦和谐”的大幅标语,校门正前方将有大型“愉悦和谐”雕塑成为学校的标志,正面墙壁将有大型的快乐学习雕塑群。体现学校几代教育人办学理念,是对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追求,是对愉悦和谐育人精神与灵魂的孜孜探求。
作为潜在课程,“润物细无声”。“熏陶人、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对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好处自不待言,其中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文化是一种渗透,是一种融入,是一种熏陶,是一种引领。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以顶层设计的方式,重视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发挥学校环境的教育功能,既要注重具有直观性特点的物质文化建设,“优化,美化”环境,使教育教学环境起到以声悦耳、以形悦目、以情悦心的作用,又要注重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作用,开发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营造团结和谐的教育生态,更要注重校园精神的形成,它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促进学校走向健康。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化”上下功夫。寓教育于无形,处处体现慢慢浸润的人文之情。
校园文化并不是绝大部分数老师和校长熟悉的简单的校园环境预设,而是一种软文化,竖立了这种软文化以后,校园环境是围绕这些个软文化来展开和实行的,而不是大家熟悉的校园预设。现实中绝大部分算术校非常愿意在校园环境这些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上面花钱,却很少愿意把钱投在软文化的建设实行上。举个简单的例子,麦当劳不过是卖汉堡、薯条和可乐,但麦当劳对快乐文化的营造却非常用心,职员经常带着小朋友一块儿唱唱跳跳,还会给过生辰的小朋友戴上生辰帽等等,这些个软文化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店面的装修。店面的装修和干净是一个餐饮店最基本的要求罢了,而软文化的刻画却是大多数餐饮店所不具有的。
校园文化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重校园硬环境建设,轻校园软环境建设倾向,在思想认识、校园文化参与力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工作不足等问题,深刻认识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而更好地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是校园文化在高等学校的具体表现,它是高等学校在长期育人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具有高等学校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体现着高校的学风、教风、作风和整体素质,对广大师生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作用和导向作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所谓校园文化,概括地讲就是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全方位地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和造就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才。校园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校园文化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它为学生提供了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指导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行为引导到集体目标上来,因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导向的成功与否,是校园文化发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还是产生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规定了一种目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