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师生们在学习的时候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去完成学校各种制度的,而学校制度需要有遵纪守法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学校过硬的办学制度,这样也才能让一所学校更好的经营下去。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建设的灵魂,而学校教育目标是促进师生们不断努力发展,朝着更好的目标进行奋斗,但深入人们内心的精神文化建设才能更有利于他们坚定自己的目标,明确方向。
学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尊重广大师生,从一切为了广大师生潜能的发挥为出发点,撑起广大师生生活、学习、发展、创新的空间。当前,特别紧迫的是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许多学校办学中实际追求的“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升学率,为了学校的一切‘荣誉’”的现象,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喊了多年的口号真正得到落实,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办学根本真正“入脑、入心”,得到贯彻落实。
对于学校文化的观念认识,则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学校文化包含了校园生活的多种内容,既有物质的也有制度和精神的,从事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教职员工及学生,活动范围涉及教学、科研、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闲暇生活等,主要体现于一所学校对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另一类是指学校内的学生文化,主要以学生的闲暇的生活为背景,其主要内容是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教育学者郑金州在其著述中把学校文化界定为“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惯形成的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其中,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观念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它包含学校精神和办学理念等内容,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为师生认同和遵循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核心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一训三风。
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集中体现在言简意赅的校训之中。学校历来办学风格的低调内敛务本求实正体现着这种“严谨求实”的校园精神。师生形象的建设是流动着的校园文化,要求全体师生致力于校风、教风、学风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形象代表阗学校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支柱。这说明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就能达到铸塑校园精神的目的的。其校园精神在于一种被认可被接受的办学理念长期积淀,传承升华而成的优良传统在师生内心建立了一种自我教育且能持久作用的道德环境,因此具有动力价值,并且表现为价值导向、群体凝聚、情操陶冶、规范约束、心理建构、辐射社会等6个方面的功能。对一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已形成成熟的校园精神的学校,由于在整个校园文化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精神文化已经确定,能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辨别力,可有力抵制社会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如一个拼搏进取学风浓厚的学校,厌学舞弊之风就难成气候。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只有主动地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关切,并自觉地融入到所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去,校园文化才能日益显现出其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学校橱窗宣传栏设计在学校内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用来宣传学校文化特色,可以用来宣传学校办学成果、师生风貌、学生成绩等内容,学校橱窗宣传栏就是一个文化宣传窗口,向师生们宣传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能让这所学校变得与众不同,独具特色,让师生们拥有美丽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有很多的帮助的。学校橱窗宣传栏作为学校内的一个文化宣传部分,更需要着重进行文化设计,让橱窗 宣传栏成为学校内一道亮丽风景线。
制度文化不等于制度,它在根本上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制度的价值判断和对待制度的方式。精神文化的核心不是名言警句本身,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是人们对待名言警句的态度。学校文化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不等于物质,它主要指一个组织中的人对待物质的态度和方式。所有的这一切,都应该化为学校师生群体的实际行为。
校园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满足功能。满足学生的求知、享受艺术、实现自我价值等不同层次的需要。二是具有导向规范功能。通过高校广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把全体师生引导到高校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使之产生从众心理,规范全校师生的言行。三是具有生产功能:它不断孕育出新思想、新观念,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进步的和谐状态,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与内涵,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与模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硬环境建设包括学校建筑、校园景观等校园基础性设施以及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软环境建设包括:良好的学术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风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