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思想方法、行为习惯以及办学特色等。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他的表现形式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以及能显性反映学校文化内涵的一些视觉形象和文字条文,如:学校校徽、校歌、学校标准字体和“一训三风”等等。
在组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关的活动部分时,就可以联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在校园文化原有内容基础上对这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有所发挥,有所拓展,可以通过武汉东湖发生死鱼事件和洞庭湖发生鼠灾事件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时事和事实,也通过激发学生对时事和事实的思考进一步深化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进而使其自觉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校徽作为学校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独特精美的“外显”形式,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是一个学校的标志,一个学校的形象象征,也是一个学校社会认知的重要标志,所以它应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学校类型以及学校的文化底蕴。伴随着视觉文化的兴起与发展,现在越来越多学校也开始注意自身的形象设计,与时俱进的根据学校战略的调整和学校特色的发掘,重新设计学校校徽也成为一件充满勇气与智慧的大事,在传承与创新间,怎样更好的以校徽为载体和突破口体现校园新风貌和历史文化已成为学校领路人们开始思考的问题。
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校文化的子文化。它是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所构成的潜在的育人存在方式。学校环境文化包括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和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主要指以静态的物质形态方式存在的景观文化,是隐藏在学校物质表象中的精神内核,是通过校园的物质层面呈现出的文化和教育要素。具体地说,它是包括校舍建筑、场地设备、花草树木等各方面设施综合而成的文化的要素,是看得见、摸得到的显性文化,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幼儿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考虑个体教师知识、态度和技能的提升和改进,还应考虑教师工作环境,学校组织文化和结构。从服务文化、节奏文化、团队文化、效能文化的角度,建设良好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是对教师专业的认同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文化支持,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的条件。
静态环境是物化的文化,表现为学校的外观,文化的营建,是明晰可见的。在常青藤实验中学,古朴厚重,刻有“我是地球村村民”的天然海磨石竖立在校门口显眼之处;学校的宣传橱窗一直是“三名(名著、名乐、名画)教育”的主阵地;每个楼梯的折角处悬挂的是历届英才意气风发的照片;走廊、门厅等处,恰到好处挂上书画条幅、名人画像、警句格言,既改变了白色墙壁的单调,更造成了一种文化的氛围,学生可以在经常性的审美活动中提升情感、净化心灵。
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有艺术气息。各班墙上可以悬挂由自己设计、制作的班风、班级格言,还可以设置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在班级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歌的谱写,班风、班级格言的征集,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在营建过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体。
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艺术的成果贵乎创新,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壤中,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从文化发展清晰的文脉来看,传承与创新一直是主旋律,对于中国文化精神的独到境界,以及自然的人格化意蕴,把精神的生命体融合到自然的旋律当中,渗透出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梅兰竹菊的品格隐喻,汉唐雕塑的宏大气度,都是值得我们研究与传承的精神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