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所学校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办学理念等,校园文化建设也会各有不同与侧重。因此,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结合当地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突出重点,注重创新,与时俱进。通过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继承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提炼总结,不断丰富其内涵。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打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文化。小学和幼儿园应侧重童趣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结合,抓好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学应注重时代性、文化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抓好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实践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校园活动等各方面。学校应当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全校上下提高认识,确保投入,采取措施,全面推进,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成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有理想有梦想,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形成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园的时代性活动等。
传统校园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不均衡的现象,背离了校园文化是学校生素质教育的手段的理念,校园文化建设盲目偏重现代化,却没有在精神上跟随现代文明的步伐,有时忽略现代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在传统社会中,主流文化使整个校园的氛围十分团结,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群体文化渐渐走上社会大舞台,主流观念易于引发小群体的隔离情绪,单一的校园文化在网络媒体信息的影响下,可能会使学校生对校园文化产生疲怠心理。
学校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良好的校风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所谓校风,即学校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学意识、育人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以及为全校师生认同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它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在潜力。这种高凝聚力主要表现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休戚与共;集体对个人有很强的吸引力;个人对集体有很强的认同感。
拼贴创意的想象走廊中侧墙为光影墙,运用科技元素打造的世界地图,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性,丰富想象力。整个空间融入多媒体互动,多元化知识穿插,让学生了解学校,了解家乡,了解祖国,了解世界。科技探索的培养基于中外地域的不同,相较于中国校园墙壁文化,海外学校的墙面设计则是另一番景象。位于加利福尼亚的波维校区,在进行校区图书馆改造中,将前瞻性思维贯穿其中,在墙面上加入投影仪,方便聚于图书馆的学生演讲或者展示他们的作品。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公立学校在对墙面的设计过程中,运用了与自然相关的纹理来装饰,可激发学生对纹理概念的理解,这些非语言的图案向学生传授着地球的健康和对未来的新设想。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及不断积淀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努力创造知识、深入研究文化、共同创造文化的产物。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源泉、动力,能真确引导、积极凝聚全校师生的学习、道德行为,努力实践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文化建设秉承优良传统,力求创新,主题鲜明地引领文化工程,在新时期有着重要性和紧迫性。营造优美校园环境,把文化建设与校园安全挂钩,加大实践活动,感受校园文化人文、情怀、内涵之魅力。校园是接受文化、传递文化的场所,教育培养高素质学子,积极教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做任何事之前,都应有个计划和准备,而不盲目主观的去做。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论证,细心规划,才能让校园文化建设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如“强师德、提师智、提师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如“让每一个人健康快乐成长”)。它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的工程,是一个不断推进、积累、创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结合学校实际,广泛调研、深入挖掘、科学规划,做到既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又能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既有长远的规划,又有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形成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班级是学校文化的洼地,校长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最终都要汇聚到班级中来,因为班级是学校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但就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来看,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者多,而对班级文化、小组文化以及学生个体文化开发研究不够,这是一个很大的文化潜源。学校文化是一个生态的链条: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 ——个人文化,缺少了班级文化、小组文化、个体文化,校园文化是不完善的。让文化产生功效的最好方式是活动与课程,一方面可以设立校本节日,如科技节、艺术节等;另一方面可以开设一些校本课程,如:晨会课程、综合社会实践课程等。有人问卷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十大好玩课程,孩子们给出的答案是:①读书节;②体育节;③远足节;④感恩节;⑤科技节;⑥电影节;⑦游戏节;⑧英语节;⑨ 白雪节⑩欢乐新年节。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喜好就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要义在于通过环境打造、制度建设与精神陶冶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应该牢牢记住的是,学生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学生发展、彰显文化的教育意义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然而,审视当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学校出现明显的“形式化”倾向,背离学生的需求,脱离学校的实际,偏离文化的本义,将文化建设仅仅视为一种工具,甚至成为一种教育价值扭曲的外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