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的规划方案要高起点,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人文特征、文化品味、审美取向等因素,开展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统筹协调各方面关系,要分阶段具体实施、分步骤进行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包括形象墙设计、展厅展馆设计、文化墙设计、荣誉室设计等。理解学校文化建设系统包含精神理念、行为规范、视觉设计、环境装饰、课程文化等五大子文化系统。在学校的发展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让学校成为师生充满生命活力的园地,让学校成为师生充满幸福的精神家园,让学校中的每个人都珍爱生命、快乐成长。
现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国家支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化成为国家、学校、企业的重要战略,那么校园文化如何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传统文化是历史积累沉淀的产物,传统有着与当今社会不一样的场景和生活方式。传统是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先辈的初衷,弘扬不畏艰苦,积极向上的精神。传统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精髓,代表着旧元素!校园文化本身就是随着时代科技先进的东西不断添加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校园文化代表着新元素!新旧元素的碰撞融合给我们迸发出更迷人的效果。旧元素是我们从无到有的根,新元素是我们发展上来的树干,没有了传统文化的积累沉淀,我们就像是无根漂泊的浮萍,没有传统文化的积累留存就没有当今的文明。
学校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良好的校风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所谓校风,即学校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学意识、育人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以及为全校师生认同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它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在潜力。这种高凝聚力主要表现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休戚与共;集体对个人有很强的吸引力;个人对集体有很强的认同感。
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校园物质层,又叫校园的外显文化,包括校园建筑、校徽、校牌、校服、校歌、校报等。对于校园外显文化的建设,要突显特色。可以在保护现有的校园雕塑,在校园适当的场所设计名言警句,并在其中找到与学校学风相匹的教育名人形象。校园文化,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而是随处可及、气息浓烈的文化氛围。文化育人,正是追求教育的最高境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现代气息也扑面而来,现代文明的步伐越走越坚定:实验楼,标准的现代化实验室;音乐楼,艺术人才起步腾飞的平台;校园网,按省级标准来改版和升级;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营造文化氛围,成了各项工作中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的在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建设美好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物质文化建设要根据教育特点、时代特点、区域特点和学校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风格。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等美化校园的措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如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设计要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建好校史陈列室和共青团、少先队室;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要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文化建设是立体的,不仅是表面上的硬件建设,最重要的是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校园校园文化有一个内涵的挖掘,如果把校园的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表征上,那时相当肤浅的。
学校制度系统的规范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教师个体的强制规定作用,促进教师提高师德和教育水平。2、对师生群体价值取向具有强制同化作用,强化师生的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3、对学生个体的强制约束作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制定制度要合情合理合法,这样才能使被管理者心服口服,形成融洽的人际交往关系和良好的心理氛围,籍此加强对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管理,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文明、守纪律,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示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潜在影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本着“学生身心健康是第一追求,增长知识是第一任务,提高能力是第一需要,学会做人是第一目标”的要求。
学校品牌建设的价值指向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公众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符号的一种无形资产。是学校的声誉、历史及社会对其熟悉与认知的总和。学校品牌建设从“以校为本”的角度出发,学校主体推进品牌建设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紧密联系校本发展性评价,把握其实践原则与本质特征,对其在学校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性做出论证分析,探讨校本发展性评价对打造学校品牌特色、推进学校自主发展的意义。学校品牌建设的区域推进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是学校发展三部曲。创意需要规划设计,品牌化是学校发展新基点、新视点、新战略,是学校发展需要。学校品牌建设需要顶层设计和系统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