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是依据本校独特的文化资源创意开发的、具有浓郁的本校特色,而且又能很好地承载、传播大学精神文化,起到“以物化文”“以文化人”的作用。校园文创产品它与市场上其他类型的文化创意产品的最大区别是其承载、反映的内容是学校独有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包括大学的视觉标识文化,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倡导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突出的创新研究成果,杰出的大师或校友,校园内独特的建筑园林景观或其他代表性文化符号等。每所高校少则几千名多则数万名师生,每年要消耗、使用数以亿计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工作用品。同学们、教师们的人际交往,学校与社会的交往,每年的校友聚会、游客旅游参观等,都需要大量的具有学校文化象征的礼品或纪念品,消费规模非常庞大。
学校文化设计的生命线,自然也成为核心理念策划必需的条件。核心理念一定是为各自学校量身定制的,一定要符合这个学校的办学属性、传统积淀、文化气质、发展方向等。就以语言表述的风格来说,比如一所历史老校,其核心理念就要体现出厚重感;高中或职校的核心理念就不宜像小学那样过于“小清新”。至于内涵,那更是必须在本校的文化土壤里筛选、凝炼和表述。如今有少数文化设计公司向不同的学校兜售相同或相似的理念,一套方案能卖几家,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适切性”意味着,学校核心理念策划只能是一对一的“手工活”,不可能批量生产,更不可能搞“批发”。这一点尤其希望引入设计公司的校长们注意甄别。
学校理念,是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之核心。将其呈现于校园的显眼处,比如大厅的墙面,或是建筑的外墙,对师生而言是一种潜移默化、由表及里的精神蕴养。校园文化墙的设计,除了学校理念文化字的彰显,还可以有哪些形式呢?在联想空间设计师的手中,它可以有无限的表述方式:可以是特色文化的展示,在墙面中融入当地的文化资源、人文底蕴、生态风光等;可以加入色彩斑斓的装饰;甚至可以与学生产生互动交流,真正实现墙面“开口说话”。
学校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学校精神的培育作为长远目标,注重把学校精神的培育与指导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在正确价值取向的导引下,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带头作用和校园典范的榜样作用,使其对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起到凝聚作用,对建设特色学校起到促进作用,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起到塑造作用。学校要通过挖掘各类“活”的资源来不断充实精神内涵,积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母校意识”。在“校魂”的塑造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创新精神的培育。培养、发展创新精神是校园文化理应追求的教育目的和人文理念。只有把创新精神融入整个学校精神的培育中去,并使之成为精神的核心之一,才能使学校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永葆蓬勃的生命力,使学校精神成为凝聚全校师生共同奋进的强大推动力。
校园文化墙通过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让师生沐浴在校园文化美的意境中。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墙设计,可以给师生带来美的享受,使校园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悄然打破“墙”的限制。校园文化墙的文化氛围,不仅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现,也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充分体现。
素质教育的内涵已揭示出教育的着眼点已投向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深层次的呼唤,而自我意识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心理活动,是学习创新的动力之一。也是由他律走向自律,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校园文化活动中多以学生志趣为主,可自愿参加、自行选择、自己创作,一般不定名额、不必选派、不拘形式、不限内容,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如优质班会方案设计比赛,学校科技艺术节徽标设计比赛,自办小报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全由学生自己设计策划、筹办主持,而在自我意识培养与发展中,自律精神的培养也自在其中。
在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管理者文化之间,很难说哪一个是学校文化的关键因素,但总体上看,管理者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主要影响学校制度的制订,牵涉学校文化的上层形态;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气,关涉学校文化的下层;而在管理者文化和学生文化之间,教师文化处于连接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的腰部;教师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既可能影响学校上层制度的制订,又可能影响学校底层的学习风气。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目前,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主要表现是文化活动繁多,而且主要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少有学校把这类文化活动纳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这势必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削弱校园文化在学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也使校园文化不能形成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的特征。学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对校园文化的作用应有充分的认识,真正予以重视,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