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建设要求公共空间功能丰富、尺度宜人,很好地满足人们在不同时间段举办各类活动的需求。不论是个人或群体,不论是举行典礼仪式或举办庆祝活动,人们都可在这里开展活动。这些空间的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活动的需求,如入学咨询、迎新会、音乐会、露天影院、花园聚会、烧烤或其他联合庆典和活动等。因此校园景观也很重要。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建设活动,而应把它定位为各类创建活动的集合,应与各级各类规范化学校、示范学校、文明学校、绿色学校等的创建工作结合起来,把它作为提高学校管理层次,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有效载体。在此过程中应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提升品位,提高文化修养及价值观念,实现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任何一所大学,都有一个从小到大和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无不凝聚着一代代办学人的智慧和血汗,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广大师生以校为家、以校为荣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一代又一代师生的不懈努力,才铸造了大学精神,发扬了大学精神,改造了大学精神。由此可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大学精神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大学精神的延续。“传道、授业、解惑”是每一个教师的光荣职责,而每一个学生也都应具有尊师重道的基本品质,教师与学生应在多边交流中建立亲密的、互助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生活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和万物的真理,促使大学精神之花盛开。
学校积极净化、美化校园,营造优美洁静的校园环境。大力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发动师生从我做起,从班级做起,人人动手清整、维护、美化校园,校领导在此过程中加强有力的督促与指导,着力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近年来,学校在实施管理的同时,更注重了校园的内涵发展。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从小培养学生养成待人热情有礼貌、走路同行要礼让、爱惜粮食不浪费等好习惯。在结合学校实际基础上,依据最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办学理念。
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的世界不仅仅只存在于学校之外的生活世界,如果教学能紧密联系生活和学生的精神需求,学生在紧密联系生活的课程中,能够以精神主体的地位出现于教育过程,他们的生命体验和精神活动、他们对于生活的喜怒哀乐都将成为学校文化生活的中心,那么学生也同样可以实现生活世界的回归和寻回失落的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要参与群体,以课内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主题具有阶级性和时代特点。由于作家、艺术家的立场观点或创作意图的不同,相同的题材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水平、生活经验和艺术素养也会直接影响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一般说,先进的世界观能帮助作家正确地认识现实生活,提出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主题。世界观反动的作家,总是提出反动的、歪曲生活的主题。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通过有形具体的东西,通过每一个实体之间的结合,反应出学校教育价值观念。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竞技比赛,举办跑步比赛、春游郊游、博物参观等等,体现出人才培养的优化环境。校园物理环境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反映,具体表现在校园的建筑、绿化,相关设施的美化、文化的布置等。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将极有利于辅助营造现代化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由此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