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教育工作者追求的价值取向,学校就要坚持科学的、和而不同的发展观,从个性多样化的统一看发展的“和”,而不是统一规格的“同”。要尊重教师,最大限度地激活人力资源,让教师在这充满阳光的环境里,专心谋事而无需分心谋人,师德与师能的卓越品质得到锻造。这是实现教师发展诉求的魅力所在。办教育,办学校,这是需要有志于此的人士为之献出全部身心的事业,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骄。然而,弥漫于世的浮躁情绪,对教育,尤其是对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产生着诸多不良影响。
校园中白色的基调中植入了同一色系的暖色系活跃色,并随着楼层的升高而逐层变化。大范围活跃色的介入希望打破常见的素色系校园给公众和孩子带来的刻板印象,尝试营造一种更为轻松的、活泼的校园氛围,为在此就读的孩子们营造一种非日常的童年回忆。交错多彩的学校建筑通过丰富的架空与模糊空间,为孩子们构筑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全天候功能“绿洲”。
主题,又称“主题文化”,是文艺作品的内容要素之一,即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具体指文艺家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贯穿整部作品的中心思想。因为,文艺家在创作时,总是要表达某种思想观点,或者提出某个问题,申明自己的态度(如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愿望等)。而这些是他们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提炼和概括而得出来的。
教室墙壁文化是一个学生学习精神的集中体现,班集体是一个熔炉,能将铁炼成钢。同时班集体也是个染缸,会给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加强教室墙壁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加强班集体荣誉感,给予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给予每个学生都有对比的机会,都有进步的机会,都有成功的表现。学校的每个教室都有类似“夸夸你我他”、“想说就说”、“展示自我”等版块。
文化建设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硬环境建设,如高雅的建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赏心悦目的绿化等;二是软环境建设,如墙面、楼廊、橱窗的环境布置,班级文化、组室文化的开展,制度文化的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等。文化建设不只是为了树立形象,更重要的是打造校园文化力,提升竞争力,将促师生及校园发展的理念认真贯彻到教育工作中来,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使师生由行为的修整与规范,发展到意识浸润,习惯养成,逐渐内化为无意识的自觉与自然,最终凝聚成文化的力量,促进师生及学校的发展。显然后者更为重要。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学校理念文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结构,各校外教育机构都有自己的范式。归结起来无外乎下面一些内容: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办学宗旨、办学思想、办学愿景、核心理念、办学理念、教育理念、教育特色、办学特色、主题文化、文化主题、校训、誓词、口号、(学校、教师、学生)精神、校风、学风、教风等。一些机构根据自己想象随意组合、连缀,真是五花八门,各有所好。同时,有的机构对“理念系统”的文化阐释存在叙述不集中,逻辑顺序乱,概念不清晰等问题。比如说“主题文化”实际上就是“文化主题”的意思。
校园中凸现出来的榜样是这个特定的文化区间内涌现出来的正面典型。他们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行为方式。校园榜样真实贴近他们的生活,其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动力和能源。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对于弘扬正气、优化校风、培养校园精神、建设校园文化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