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识别系统是将学校的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传达给学校的联系者或团体(包括学校内部和社会大众),鲜明的刻画学校的个性、突现学校的精神,使大众对学校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与价值观,使学校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支持,从而达成宣传目的的设计体系。它对打造具有文化竞争力的校园品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起着积极而显著的作用。
从校本理论转化成为富有校本特色的行为实践,再从行为实践升华为更完善的校本理论,倘若没有创新的链接,学校文化无疑是无源之水,势必枯竭消亡。学校文化与生命密切关联,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引擎。只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其特质,才能引领我们找到学校文化构建与发展的正确方向,掌握实践的方法,让学校文化在适宜生命的逻辑系统中生长,使学校文化走上生命价值不断彰显的康庄大道。
精神文化,即校园文化创设的思想与心理氛围;制度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的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确定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即由校园文化延伸到具体现实中培养形成的行为准则;物质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的物质条件构造的各种教学、科研、生活的设备、设施、房屋等,是以环境为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
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有艺术气息。各班墙上可以悬挂由自己设计、制作的班风、班级格言,还可以设置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在班级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歌的谱写,班风、班级格言的征集,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在营建过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体。
学校文化建设是“做”的学问,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纲领。一个“做”字,内涵丰富。“做”是判断与选择,它挑战校长的文化判断力和选择力,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做”是执行,它挑战教师团队的文化执行力,从细处入手,通过细节求实效;“做”还是反思,没有反思的学校文化建设不可能自新。学校文化建设可以分成表层建设、中层建设和深层建设三个层次。
独特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园所长期生存的秘诀。幼儿园文化的本质实际就是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一个幼儿园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这种核心价值观是不是能够成为全园教职工认可的共同价值观。这种共同价值观就能在幼儿园不断发展的道路上得以延续和发展,并成为幼儿园可持续成长的重要保障。
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绿化、美化校园,应有重点地搞好校园主要景点的建设,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自律,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
“整合“永远是构建与发展文化生态环境的核心命题。具体地说,就是学校文化应定性于“整合中外古今优秀文化,融多元文化成果为一体”之上,即在宏观上,东方文化成果与西方文化成果的整合,传统文化成果与现代文化成果的整合;中观上,本土文化成果与外来文化成果的整合,主流文化成果与非主流文化成果的整合;微观上,学校文化与家庭文化、小区文化的整合:以真正实现整合多元先进文化的价值诉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使学校文化与生命成长更和谐融合,给生命提供更加全面而恰当的营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