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共同创造并认同的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它与社会的发展紧密关联,是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折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校园文化建设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很多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设校园文化。健康科学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硬环境建设包括学校建筑、校园景观等校园基础性设施以及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软环境建设包括:良好的学术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风尚等。不论建设何种校园文化,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先对校园文化有个清晰的定位、全面的规划、深入的挖掘等,这样才能真正创建出彰显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阅读书籍就如同与智者交谈,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在大厅设计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开放性图书角,便于学生课外阅读。一排排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读物,为他们制造出一个保罗万象的世界,供学生自由翱翔。博览群书的启迪则是在楼梯间设立了图书角,学生可不定时交流读书心得,相互推荐优秀书目,共享书中喜怒哀乐。共享阅读心得通过对学生书法作品创造的展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得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开展学习,实现乐享“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书法研习的启蒙展览文化墙,对创意作品加以造型创意展现,并配以荷花水墨画,营造出温馨又不失艺术气韵的氛围,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创意的艺术氛围是将学生绘画创作采用镶嵌拼贴的方式,将其合为一体,编织出独有的墙体画面,极富现代活力,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亦可向学生传递出一种团结和集体的象征。
在校园文化墙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墙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素质提高、智慧启迪、身心健康、文化生活丰富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作用日益凸显。就如学校的校史馆、丰湖书院、敦重石、山晖园的孙中山先生的雕塑、校道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标语等,这都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都代表着学校的特色文化,彰显着悠久的历史以及对于校园文化的传承。而校园文化的形成正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外在的表现和标志。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娱乐设施、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的绿地、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是校园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样式,是一种人文景观,它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结晶影响着受教育者,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文化的建设无状无形,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按照目前的体制,很可能需要一任接着一任的校长共同努力才得以实现,指望在几年任期之内就开花结果的东西,往往经不起时间的推敲。校园文化建设的难,在这里,必须要面对,否则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就会像今天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积弊与欠账开始显现出来,所暴露出来的短视与急功近利不仅让我们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品格与特色,也越来越集中地突显出城市建设与长期发展之间的矛盾。尽管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话题不少,成果也颇为丰富。
校园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精神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素质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它能给予学生情感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做到道德提升,、人格发展、快乐生活、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三项评价(教师、家长、学生)。
校园文化就像一种粘合剂,可以使师生产生归属感,形成一种内在的向心力,即校园精神。精神是文化的灵魂,能使师生团结一致,这种 精神在校园中增强了全体成员的凝聚力和荣誉感。校园文化生活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充满无限的创造活力,探索进取的求知欲望,激发着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起 着积极作用。游戏活动等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学习生活,调节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增添情趣。组织的各种活动可以提高艺术修养 ,身体素质等。
绝大多数学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学工部、学生处等),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正常发挥。这实质上是对校园文化没有全面、正确认识的表现。
学校品牌塑造应立足于教育特质,体现教育本质,以教育理念为核心,设计一套完整的品牌形象体系,其中包含视觉识别基础、应用及环境系统三大部分。基础系统为整个体系的核心,其中包括校徽、标准字、标准色、辅助图形、吉祥物等;应用系统是学校品牌塑造的外延部分,也是形象系统的物化表现。其中包括办公事务系统、内外宣传系统、媒体网络系统、服饰礼品系统、导视指引系统等;环境系统则包含文化景观、班级文化名片、特色功能教室、廊道厅堂文化等。系统的设计才能塑造完整、统一的学校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