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对高校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全体师生员工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又是高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着学校不断进步和发展。校园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研究,充分认识其特征和功能,努力建设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对于促进高校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所谓校园文化,归纳起来,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校园文化是在高校这一特定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中人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是高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指存在和发展于校园内的活动方式和意识现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成员的内在精神和这种内在精神的外在体现;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为基础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作为一种能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物,校园环境文化包含了其设计者与使用者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及其他社会寓意,这种沉淀了一定文化观念的物质存在物,不仅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而且具有持久抗蚀的特点。一座寓意深刻、与四周环境相得益彰的雕塑,一幢别具艺术风格的建筑物,一块布局合理优雅别致的花坛,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作用,而且又能以其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动员和组织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既要协调校园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又要疏通校外社区的关系;既要遵从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又要尊重校内各院系、班级、社团的意愿;既要加大自身的投入,加强活动场所和人文景观的建设,又要充分利用校外的资源为我所用,才可能缓解影响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各类因素,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可以在理念上的融合,如近代史上革命先烈的长征精神,这是我们都要学习继承的优秀品质;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在建筑上融合,如借助传统中式建筑风格结合现代建筑材质构造,展示出古风古典的园林建筑氛围;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可以在设计上融合,如可以提炼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内涵符号结合成新的标志符号;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可以在课程上融合,如诗词鉴赏琴棋书画学习陶冶情操等。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样取其精神文化之涵义。即学校共同人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层形成的含有学校最高目的、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校园文化对于提升师生职员的凝聚力,培养令称呼心的校风,培养"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没有了务必个朝气繁荣的学生,不论多么英明的领导团体多么扎实的硬件设备多么雄厚的师财力量队伍都没有可能使得一个学校的校园领有坚强雄厚的生命力。而尤其指定到校园文化尤其是大学校园文化,一样的深刻深思的线索,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有经验、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是校园文化的中心。
要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有条件的学校应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不具备绿化条件的学校也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
校园网络建设,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必然选择。网上学习、网络教学、网上办公和网上交流已越来越普遍,在不少学校,网络已成为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学习、教学、教研;学生学习与沟通必不可少的工具,也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向网络的延伸,是校园网络化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和校园文化互相交错互相渗透并互为补充。不良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成长有极大的消极影响。但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现代人类文明标志的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这当代中小学生,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如果先进的、主流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学生思想这块阵地,那么,学生就会被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吸引。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传统文化的延伸,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校园物质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学校应根据教育特点、区域特点、时代特点,吸纳精华,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自然景观建设应该做到美化、绿化、亮化和净化。人文景观的创设,可以充分利用精美的雕饰、特色标志牌、人本化的警示语、优美的画廊等内涵丰富的文化宣传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怡情励志,促进主动发展。广播站、校园网、校刊等文化阵地的开办则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文化阵地还要与社区、文化团体密切联系,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拓展校园文化阵地,丰富校园文化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现代化的学校给自己创设的优越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从而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
核心理念既是对学校所有办学思想的最本质的抽象,同时它也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也就是说它可能是一两个词组、一两个词甚至只有一个字。这里顺便说一下,为什么要将核心理念表述为概念,而不是用一个判断短句,不是用一段文字?因为逻辑学上有一个基本定理:内涵越大外延越小,反之内涵越小外延就越大。我们前面才说到统领性的问题,如果用短句或句组,要表达的内涵就增加了,那么它的涵盖面就可能受到影响;要体现出最广泛的统领性,要进行最本质的概括,最好的表述方式就是用概念,就是用词或词组。
一所具有文化内涵的学校,其学校文化的内核从无到有,由庞杂到精致,直至大象无形,充盈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在这一过程中,杂质沉淀了,虚浮的蒸发了,真正的精华则内渗到每一个细节,到一定程度自然气蕴四溢,香泽周边。从多种文化的累积到精华的积淀固化,直至形成特有的文化磁场,滋养代代学子,使他们带着母校的文化基因在各行各业中施展身手,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愿景描述。在理念超越和实践创新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校园环境生态美学”,积极推动“校园生态化、生态资源化”,积极营造一个“以生态为主风格”的校园,让学生在自然的生态环境当中,培养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以及人文关怀,促使同学们在校园生态规划设计比赛中融入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自觉地增强环保意识,更加热爱校园,热爱生活。